华唐机电赤铁、褐铁选矿报告(二)
(二)掺入镜铁矿试验
镜铁矿矿石矿物组成较单一,矿石磨至-0.074mm时,90%左右单体解离。目的矿物为镜铁矿(赤铁矿中结晶程度高的变种),一般粒度在0.074~0.135 mm之间,属易选矿石。
1、摇床试验
将原矿与镜铁矿以5∶2的比例混合进行配矿,镜铁矿原矿品位44.60%,配矿后理论品位为42.60%。磨矿8min,磨矿细度-0.097mm (160目)占83.67%。将-0.15mm产物进行摇床试验,摇床条件同3.1。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掺入镜铁矿摇床试验结果 %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精矿
22.47
61.79
32.68
中矿
44.67
34.47
36.24
尾矿
32.86
40.19
31.08
原矿
100.00
42.49
100.00
从表5可知,在原矿中掺入镜铁矿进行摇床试验,可获得铁精矿品位61.79%,回收率32.68%的良好技术指标。
2、条件试验
(1)不同配矿比试验。将原矿与镜铁矿进行配矿,配比分别为3∶1,4∶1,5∶1,6∶1,磨矿浓度60%,磨矿7min,磨矿细度为-0.097mm占85.41%,将-0.15mm产物进行摇床试验,摇床条件同3.2.1,在此条件下床面精矿产物分带变宽。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配矿比例摇床试验结果 %
配比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3∶1
精矿
23.18
59.86
32.73
中矿
43.96
33.63
34.88
尾矿
32.86
41.79
32.39
原矿
100.00
42.39
100.00
4∶1
精矿
22.44
58.34
30.99
中矿
42.29
34.57
34.61
尾矿
35.27
41.19
34.40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5∶1
精矿
20.53
57.13
27.83
中矿
41.62
35.01
34.58
尾矿
37.85
41.85
37.59
原矿
100.00
42.14
100.00
6∶1
精矿
19.74
57.15
26.82
中矿
42.62
35.61
36.07
尾矿
37.64
41.48
37.11
原矿
100.00
42.07
100.00
从表6可知,镜铁矿的配比越高,获得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也越高。配比为3:1时,品位和回收率达到了59.86%和32.73%。
(2)不同磨矿细度试验。按原矿与镜铁矿的配比4:1进行不同磨矿细度试验,磨矿浓度60%。不同磨矿时间的磨矿细度结果见表7。
表7 磨矿时间与磨矿细度关系
磨矿时间/min
-160目通过率/%
5
74.15
6
79.54
7
85.41
8
89.41
9
92.64
从表7可见,随着磨矿时间增加,磨矿细度也随之增加。但7min之后增加缓慢,且磨矿时间越长矿石容易产生过粉碎,影响选矿指标。
将磨矿产物中-0.15mm进行摇床试验,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不同磨矿细度摇床试验结果
磨矿细度
(-160目)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74.15
精矿
29.72
55.56
39.09
中矿
40.95
33.46
32.44
尾矿
29.33
41.00
28.47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79.54
精矿
27.09
57.08
36.61
中矿
41.69
33.41
32.97
尾矿
32.22
41.07
31.33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85.41
精矿
25.13
57.58
34.26
中矿
41.97
33.64
33.45
尾矿
32.90
41.72
32.49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89.41
精矿
23.06
57.97
31.65
中矿
42.20
33.90
33.87
尾矿
34.74
41.93
34.48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92.64
精矿
18.68
59.46
26.30
中矿
44.11
36.00
37.59
尾矿
37.21
40.99
36.11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从表8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精矿的品位逐渐变高,但回收率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选择磨矿细度为-0.097mm 85.41%,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达到57.58%和34.26%。
从上述试验可知,原矿与镜铁矿的配比为5∶2时,所得的铁精矿品位较高,且回收率也较大。原因是镜铁矿硬度大,可以更好地起到擦洗作用,使矿石单体解离度和回收率提高,因此选择原矿与镜铁矿的配比为5∶2进行流程试验。
3、流程试验
将配好的矿石磨至-0.097mm占85.41%,首先进行摇床粗选条件试验,条件同3.2.1,对摇床较佳条件所得粗精矿进行精选,精选尾矿返回粗选。试验流程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9。
图3 摇床粗选-精选流程
表9 摇床粗选-精选试验结果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精矿
36.93
60.15
52.28
尾矿
63.07
32.15
47.72
原矿
100.00
42.49
100.00
从表9结果可知,混合矿经过摇床粗选,粗选精矿再经摇床精选一次,铁精矿品位60.15%,回收率52.28%,回收率较其他方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结论
通过对山西某赤、褐铁矿进行矿物工艺学研究及配矿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嵌布粒度很细,呈胶结物状与粘土矿物胶结在一起,磨至-45μm,矿石仍不能单体解离完全,属极难选矿石。采用单一磁选和浮选等工艺流程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指标。采用硅酸盐灰石和长石矿石对该赤、褐铁矿进行配矿强化选择性磨矿与擦洗作用,选矿指标仍不理想,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较低,同时也降低原矿的入选铁品位。
采用镜铁矿配矿,有利于强化磨矿与擦洗,具有明显的作用,可获得有意义的选矿指标。镜铁矿与赤、褐铁矿比例为2∶5时,磨矿细度-0.097mm占85.41%,摇床一次粗选、一次精选,能达到铁精矿品位60.15%,回收率52.28%的较好指标,为该铁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并对其它类似铁矿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华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
镜铁矿矿石矿物组成较单一,矿石磨至-0.074mm时,90%左右单体解离。目的矿物为镜铁矿(赤铁矿中结晶程度高的变种),一般粒度在0.074~0.135 mm之间,属易选矿石。
1、摇床试验
将原矿与镜铁矿以5∶2的比例混合进行配矿,镜铁矿原矿品位44.60%,配矿后理论品位为42.60%。磨矿8min,磨矿细度-0.097mm (160目)占83.67%。将-0.15mm产物进行摇床试验,摇床条件同3.1。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掺入镜铁矿摇床试验结果 %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精矿
22.47
61.79
32.68
中矿
44.67
34.47
36.24
尾矿
32.86
40.19
31.08
原矿
100.00
42.49
100.00
从表5可知,在原矿中掺入镜铁矿进行摇床试验,可获得铁精矿品位61.79%,回收率32.68%的良好技术指标。
2、条件试验
(1)不同配矿比试验。将原矿与镜铁矿进行配矿,配比分别为3∶1,4∶1,5∶1,6∶1,磨矿浓度60%,磨矿7min,磨矿细度为-0.097mm占85.41%,将-0.15mm产物进行摇床试验,摇床条件同3.2.1,在此条件下床面精矿产物分带变宽。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配矿比例摇床试验结果 %
配比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3∶1
精矿
23.18
59.86
32.73
中矿
43.96
33.63
34.88
尾矿
32.86
41.79
32.39
原矿
100.00
42.39
100.00
4∶1
精矿
22.44
58.34
30.99
中矿
42.29
34.57
34.61
尾矿
35.27
41.19
34.40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5∶1
精矿
20.53
57.13
27.83
中矿
41.62
35.01
34.58
尾矿
37.85
41.85
37.59
原矿
100.00
42.14
100.00
6∶1
精矿
19.74
57.15
26.82
中矿
42.62
35.61
36.07
尾矿
37.64
41.48
37.11
原矿
100.00
42.07
100.00
从表6可知,镜铁矿的配比越高,获得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也越高。配比为3:1时,品位和回收率达到了59.86%和32.73%。
(2)不同磨矿细度试验。按原矿与镜铁矿的配比4:1进行不同磨矿细度试验,磨矿浓度60%。不同磨矿时间的磨矿细度结果见表7。
表7 磨矿时间与磨矿细度关系
磨矿时间/min
-160目通过率/%
5
74.15
6
79.54
7
85.41
8
89.41
9
92.64
从表7可见,随着磨矿时间增加,磨矿细度也随之增加。但7min之后增加缓慢,且磨矿时间越长矿石容易产生过粉碎,影响选矿指标。
将磨矿产物中-0.15mm进行摇床试验,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不同磨矿细度摇床试验结果
磨矿细度
(-160目)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74.15
精矿
29.72
55.56
39.09
中矿
40.95
33.46
32.44
尾矿
29.33
41.00
28.47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79.54
精矿
27.09
57.08
36.61
中矿
41.69
33.41
32.97
尾矿
32.22
41.07
31.33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85.41
精矿
25.13
57.58
34.26
中矿
41.97
33.64
33.45
尾矿
32.90
41.72
32.49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89.41
精矿
23.06
57.97
31.65
中矿
42.20
33.90
33.87
尾矿
34.74
41.93
34.48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92.64
精矿
18.68
59.46
26.30
中矿
44.11
36.00
37.59
尾矿
37.21
40.99
36.11
原矿
100.00
42.24
100.00
从表8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精矿的品位逐渐变高,但回收率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选择磨矿细度为-0.097mm 85.41%,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达到57.58%和34.26%。
从上述试验可知,原矿与镜铁矿的配比为5∶2时,所得的铁精矿品位较高,且回收率也较大。原因是镜铁矿硬度大,可以更好地起到擦洗作用,使矿石单体解离度和回收率提高,因此选择原矿与镜铁矿的配比为5∶2进行流程试验。
3、流程试验
将配好的矿石磨至-0.097mm占85.41%,首先进行摇床粗选条件试验,条件同3.2.1,对摇床较佳条件所得粗精矿进行精选,精选尾矿返回粗选。试验流程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9。
图3 摇床粗选-精选流程
表9 摇床粗选-精选试验结果
产物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精矿
36.93
60.15
52.28
尾矿
63.07
32.15
47.72
原矿
100.00
42.49
100.00
从表9结果可知,混合矿经过摇床粗选,粗选精矿再经摇床精选一次,铁精矿品位60.15%,回收率52.28%,回收率较其他方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结论
通过对山西某赤、褐铁矿进行矿物工艺学研究及配矿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嵌布粒度很细,呈胶结物状与粘土矿物胶结在一起,磨至-45μm,矿石仍不能单体解离完全,属极难选矿石。采用单一磁选和浮选等工艺流程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指标。采用硅酸盐灰石和长石矿石对该赤、褐铁矿进行配矿强化选择性磨矿与擦洗作用,选矿指标仍不理想,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较低,同时也降低原矿的入选铁品位。
采用镜铁矿配矿,有利于强化磨矿与擦洗,具有明显的作用,可获得有意义的选矿指标。镜铁矿与赤、褐铁矿比例为2∶5时,磨矿细度-0.097mm占85.41%,摇床一次粗选、一次精选,能达到铁精矿品位60.15%,回收率52.28%的较好指标,为该铁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并对其它类似铁矿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华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
2015.7
华唐机电赤铁、褐铁选矿报告(二) 2015-7-26 本文被阅读 9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