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词条解释
-
灭火
一、灭火的基本措施1、按照燃烧原理,一切灭火方法的原理是将灭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2、冷却灭火法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 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灭火方法。3、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具体方法有:A、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B、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C、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D、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4、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是:A、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B、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C、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D、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E、把不燃的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5、干粉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易燃液体或电气用具失火。6、水剂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木材、布料等的失火。严禁用来扑灭未截断电源的电器失火,或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和食用油)的失火。显像管、电视机或电脑屏幕失火,即使截断电源,也不能使用水剂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各类失火,但不适宜油炉失火或小火。7 、泡沫灭火器专用于扑灭易燃液体失火。8、挥发液体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各种物品上较大的火焰,包括电器失火。使用该种灭火器会挥发出有毒气体,故不宜在不通风处使用。
-
消防
消防:xiāo fáng 英文: Fire control;Fire fighting;Fire protection “消防”一词,系日本语,在江户时代开始出现这个词。最早见于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词开始普及。但“消防”的根在中国。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开始传入日本。“消防”一词不仅字形与汉字完全相同,字义也无差别。“消防”一词的出现,充分反应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密切。火灾与消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在各类自然火灾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伴生;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古称“火政”),也就应运而生。
-
热源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热源英文名称:heat source;thermal source定义1:大气系统中不断产生热量并向周围传递热量的地区。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2:向其取热而不改变其自身温度的热库。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定义3:放出或吸入一些热量一般并不引起温度发生变化的系统。太阳就是各类生态系统最终的热源。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4:大气系统中不断产生热量,并向周围传递热量的地区。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气候资源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注音】rè yuán 【英文】heat source 【释义】 1.发出热量的物体。一个热容量无限大的存贮热能的物体,当供出或吸收有限的热时,它的温度仍能维持不变。也称热库(heat reservoir)。如大气和海洋就可近似地当作一种热源。燃烧的煤炭﹑木柴等等。 2.散发力量,精神的一种抽象事物。 【例句】余秋雨《上海人》中写到:总而言之,上海人的人格结构尽管不失精巧,却缺少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 热容无限大的假想物体。无论热源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其温度均不改变。事实上虽然没有这样的理想物体,但它确有实际意义。例如,将1克冰投入一杯水中使其融化,水温将有明显变化,这杯水就不能看作热源。而将这块冰投入一大桶水中,水温的变化极小,这桶水就可近似地看作热源。"热源"在热力学理论中的意义在于:与热源接触达到热平衡的系统,其内部温度均匀,且此时系统的温度与热源的温度相等。当系统进行可逆等温过程时,必须与一个一定温度的热源保持接触